EN
 

筋膜手法:逆袭9级疼痛!解决上肢代偿的恶性循环

发布时间:2025-04-11 浏览量:2524



#1

筋膜与代偿

筋膜手法-学员案例


筋膜是覆盖全身的结缔组织,它包裹着我们的肌肉、骨骼、神经,以及内脏等,并基于张力平衡而维持着躯体的良性稳态,在力传导和代偿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筋膜并非松弛的外套,而是紧致的塑型衣。当筋膜层出现异常的致密紧缩或增生,滑动受阻时,会导致其他区域代偿失衡,继而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

筋膜代偿导致的疼痛区域往往不是局部问题,而是远端代偿,因此仅针对治疗患者主诉的疼痛局部,可能收效甚微。

#2

案例解析

筋膜手法-学员案例

1. 基本信息




● 患者:侯先生

● 年龄:41

● 职业:教师

● 患者主诉:3天前,练完网球后出现右侧肩胛骨内侧缘至肩颈截段的疼痛,并且疼痛会牵涉到右侧胸前。最痛时会到9级。睡醒起床后最痛,活动开后会减轻。




2. 病史采集




在数据收集中得知,这种疼痛并非首次发作,之前也有出现类似的疼痛。2年前因相似疼痛情况而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CT检查结果显示生理曲度变直,椎管有轻度的狭窄,但无明显的神经卡压症状。

其他损伤史收集中,左侧踝关节在5年前有过扭伤。1年前有过右侧的肱骨外上髁炎。偶尔有胃食道返流及便秘的状况。

3. 运动检查




在涉及触发疼痛的动作收集中,当患者的头在做左侧屈曲和左侧旋转时会出现较明显的患部疼痛,而且在右臂前屈负重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依据数据分析,患者的疼痛代偿模式有可能是肩颈代偿到手臂,然后再从手臂代偿到肩颈的路径。(时间轴:2年之前的类似疼痛并确诊混合型颈椎病——1年前的肱骨外上髁炎——现在的加剧肩颈疼痛;推理依据:上肢与肩颈力线连接后,疼痛加剧)。

4. 触诊检查





在cc点触诊中,因为患者颈,肩胛,胸椎均有症状,所以选取了cl-sc为功能共同体的触诊,外加ca截断以及相应cf点的触诊。触诊结果发现患者的矢状面以及re-la,an-la有致密的点



综合问诊、运动筛查、触诊检查等信息,填写FM筋膜手法评估表,具体如下:


5. 治疗反馈




最终治疗选取了矢状面上的点以及re-la,an-la上的点,治疗之后患者疼痛减轻了80%以上

结合患者在起床核心未激活时疼痛加剧,而活动开后疼痛减轻的状况,对患者进行了运动模式教育-核心激活下的颈椎运动控制训练,3组训练后患者表述疼痛动作除了有一点牵拉感外,其余疼痛完全消失


MFU是身体的一组“运动单元”,这些运动激活单关节和双关节肌纤维,从而使身体沿着特定方向运动。它表达了三个运动平面(矢状、冠状、水平面)上的6个运动方向:

► 向前运动(AN),指身体在矢状面向前移动;

► 向后运动(RE),表示矢状面的向后运动。

► 向外运动(LA),指在冠状面上侧屈或外展躯体;

► 向内运动(ME),也是指在冠状面上运动;在四肢,相当于内收运动,在躯干则是一种感知功能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运动。

► 外旋运动(ER),表示在水平面的向外旋转运动;

► 内旋运动(IR),表示在水平面的向内旋转运动。



筋膜手法将全身分为14个节段,分别是:

► CP,头,包括头以及三个子单元(CP1,眼;CP2,下颌骨;CP3,耳);

► CL,颈,包括颈部及C1~C7;

► TH,胸,包括肋骨和12节胸椎;

► LU,腰,包括腰椎,及脐与剑突之间的腹部;

► PV,骨盆,包括髂、骶骨、耻骨联合、部分坐骨;

► CX,包括髋关节,大腿上半部分、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 GE,膝,包括大腿下半部分,前侧至胫骨结节,后侧至小腿三头肌的近端 1/3;

► TA,踝,包括膝关节下方至踝关节;

► PE,足,包括跟骨、骨以及所有的跖骨和趾骨;

► SC,肩胛,包括肩胛骨和肩带肌肉;

► HU,骨,包括盂肱关节、三角肌、肱二头肌以及肱三头肌;

► CU,肘,包括上臂远端2/3,前臂近端1/3,肱二头肌、肱桡关节及肱三头肌;

► CA,腕,包括前臂远端2/3,近端腕骨;

► D I,指,包括手部、远端腕骨、掌骨和指骨。


FM

意大利筋膜手法

国际认证课程


筋膜手法作为国际上主流的三大筋膜学派之一,凭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治疗手法,在肌骨疼痛、运动提升、产后康复、内脏功能障碍等多个领域被反复实证为“安全、高效”的循证技术。

















新闻推荐

news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