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1 浏览量:1824
前言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个体的运动损伤预防:一项FM筋膜手法的随机对照实验。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是最初踝关节扭伤后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通常与复发性扭伤、活动范围丧失(ROM)以及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缺陷有关,伴随踝关节“错位”感、力量丧失、功能不稳定性、跑步或行走时的不安全感和/或疼痛。
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损伤监测显示: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其中足球运动具有最高的扭伤发生率,61%的球员受过扭伤影响,还有19%的踝关节损伤反复发生。
荷兰每年共登记了120000例踝关节扭伤,其中43000例(36%)需要治疗,医用开支庞大。
此外,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再次发生扭伤的风险翻倍,尤其是在创伤后的第一年。尽管扭伤的急性症状能较快缓解,但仍有20-5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和不稳定等持续性问题,高达20%的个体在初次扭伤后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
小
年
摘要
● 研究目的:评估FM筋膜手法作为预防措施对患CAI的半职业运动员的有效性,并监测受伤踝关节的症状、平衡和ROM。
● 研究过程:在某医学中心康复科进行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招募29名半职业男性足球运动员。9名无症状被分配到基线组,20名有症状被随机分配到研究组或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特定的训练计划。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而研究组接受了另外三次的FM筋膜手法治疗。
● 研究结果:在基线(训练前1-2天)、治疗前,以及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记录他们的症状与ROM结果。并在一年后通过电话进行额外的随访。在试验期间,对照组报告了4例重度踝关节创伤和1例轻度踝关节创伤;研究组在6月后的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在1年的随访中,研究组没有任何创伤报告。因此表明FM能有效改善CAI足球运动员的ROM和其他症状。
● 研究结论:本次样本研究表明,FM筋膜手法的干预对预防运动损伤是有效的。
小
年
材料与方法
实验设计
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包括研究组(SG)、对照组(CG)和基线组(BG)三组。随机化为SG和CG,只对CAI对象进行。BG作为与SG和CG比较的试验结果。“足踝能力量表”(FAAM-I)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得分作为纳入标准,问卷在初始咨询时进行,以招募踝-足部功能受限的受试者样本。
● SG和CG的其他入选标准为:近5年内有外伤性踝关节扭伤史(单侧或双侧),愈后1周以上,ADL FAAM-I问卷评分低于84分。
● 排除标准:合并骨科或神经系统疾病,近3年内有骨折史,近4周内有下肢外科手术史和药物治疗改变者。
● BG纳入标准:前5年内无踝关节疾病史,FAAM-I问卷ADL得分最高(84分)。
● 排除标准:与SG组和CG组相同。
招募对象
从意大利足球队招募了32名半职业男运动员(实际29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9±8.58岁、平均体重76±12kg、平均身高179±6.6cm)。
有症状的2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和研究组,另外9名受试者无症状被分配到基线组。
全部受试者都在各自的训练中心进行为期4周的完全自主训练(标准化训练方案),每周三次,每次约120分钟,其中45分钟专门用于跑步;55分钟用于特定体育活动,包括踢腿、跳跃、使用Freeman练习与增加肌肉力量的练习;25分钟用于后链、股四头肌和内收肌的肌肉拉伸活动。
FM干预
研究组在训练期间接受3次FM治疗,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这项技术涉及Luig Stecco绘制的协调中心(CC)和融合中心(CF)的特定点位上的深度滑动摩擦。30%的肌纤维通过肌筋膜扩张与周围结缔组织融合,并不到达该肌肉的肌腱。人们认识到协同肌属于同一筋膜分支,因此,协同肌激活引起的肌筋膜扩张会牵拉相同的筋膜鞘。据推测,由协同肌激活引起的肌筋膜扩张的机械牵引力在与CC和CF对应的筋膜特定位置产生汇聚力。
FM治疗方式与其他使用手法技术虽有共性,但FM选择治疗点的推理过程呈现出显著差异,这也是FM治疗的底层逻辑:选择治疗点需要经过一个系统具体的评估过程,包括临床病史采集、运动检查以及触诊。在临床病史中,确定功能障碍的节段,时间顺序很重要,以便根据患者当前症状和既往病史可能引起代偿的肌骨事件做出治疗假设。治疗点的选择依据都记录在专门的FM评估表上,避免治疗师的主观推断。
据研究推测,FM治疗的长期有效性更多源于点位选择的独到和精准,其次才是手法技巧。
统计方法
我们在基线(训练开始前1或2天)、每次治疗前以及1、3、6个月随访时测定了结果。此外,在达1年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所有受试者在过去一年中踝关节扭伤的总数和部位。使用双臂通用测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ROM、用意大利FAAM-I量表测量运动员的CAI症状。
共29个项目,分为两个子量表:ADL子量表包括21个项目,运动子量表包括8个项目。ADL的最高功能水平为84分,运动模块为32分。在问卷结束时,患者被要求指出每个模块功能的百分比:0%表示完全丧失能力,100%表示受伤前的状态。
采用Excel表格收集数据、SPSS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检验零假设。Bonferroni事后检验用于随访比较,以评估两两差异。α预设为P=0.05,功效设定为80%。效应量估计为1.23,这是根据以前CAI发病率的强度文献计算的。统计学功效分析的结果表明,每组11名参与者将提供足够的统计学功效。
小
年
统计结果
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9±8.58岁、平均体重76±12kg,和平均身高179±6.6cm。如图1:
(图1 流程图)
SG和CG的基本特征在基线时是相同的:年龄、体重、近五年内关节扭伤次数和FAAM-I ADL评分。见表1:
(表1 测量结果的基线值:α=*<0.05;**<0.001;***<0.0001;SG:研究组;CG:对照组;SD:标准偏差)
然而,受试者身高的SG/CG和CG/BG在基线时的基本特征并不相同(p<0.005)。
本试验期间报告了5例损伤,均发生在CG对照组。1例损伤为轻度,休息6天后痊愈,因此该受试者未被排除出试验。4例被归类为严重损伤,需要药物和物理治疗干预。表2报告每一个体所治疗的点数、平均值和标准差。
(表2 SG每位患者治疗的点数。SG:研究组;SD:标准偏差)
表3报告了组内每个结果的统计分析。Bonferroni事后检验表明,在1、2、3次治疗后,以及在ROM随访3、6个月和1年电话采访时,接受FM治疗的SG组在大多数ROM值上的成对差异是显著的。
以下特定ROM方向在评估时间和随访6个月时达到并保持统计学意义:右被动背屈:左被动前屈。右主动跖屈在T0-T2和T0-T3时达到统计学差异:而右被动旋前在T0-T3、T0-T4、T0-T5处均有统计学差异。右被动旋后在T0-T1、T0-T2和T0-T3及左侧T0-T3、T0-T4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被动外展在T0-T3和T0-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分析SG T1、T2、T3、T4、T5时ROM和FAAM-I量表在评估时和随访6个月时,对左右被动背屈、左右主动跖屈的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FAAM-I SPORT在除T0、T1外的所有评价中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改善,而自评SPORT在T-T2和T0-T3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小
年
讨论
这是第一个评估FM作为预防措施对患有CAI的半职业运动员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在本试验中,对照组50%的受试者(5/ 10)表现出轻度或重度创伤,将要中断至少6天甚至整个赛季。相反,SG上的受试者没有报告任何创伤性事件,这使他们能够在整个赛季中以更好的身体能力进行比赛。因此,零假设被拒绝,这项小型试验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FM治疗可有效预防半职业球员的损伤。
FAAM-I量表是评估本研究中出现CAI的受试者症状和功能的有力工具。组内分析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SG在大多数模块的每次评估和6个月的随访中都达到了统计学上显著的改善。然而,在T1时,CG的SPORT FAAM模块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恶化。从这项研究的数据可以假设,小样本情况下,休息期后使用的季前训练计划可能引起受试者初始踝关节损伤的恶化。
(表4 ROM和FAAM的描述性和推断统计学(组间)。SG:研究组;CG:对照组;BG:基线组T0:开始;T1:一周;T3:两周;T4:一个月;T5:六个月;FAAM-I:足部和踝关节能力测量、ADL分量表和SPORT分量表)
值得注意的是,BG组运动员的问卷得分最高,但与随机抽取的运动员相比,他们并不一定报告了更好的ROM。
上述结果可能得到近期对脚踝支持带和深筋膜的研究的支持。在SG中观察到的改善可归因于筋膜组织的治疗,不仅在症状区域,而且是在整个下肢和对侧骨盆。事实上,85%的CAI受试者存在临床可观察到的缺陷,并可在对侧肢体重复出现。
因此,通过应用FM方法的指导方针,我们决定也治疗对侧骨盆,即使没有症状,目的是恢复正常生物力学并防止未来症状的发生。该试验显示FM在降低刚性和增加脚踝ROM方面具有有效性。FM干预是基于恢复筋膜平面滑动和增加关节ROM的原理,这是通过对筋膜组织中的机械感受器的激活阈值进行修正而实现的。
论
年
结论
结果表明FM是一种有效改善半职业运动员患CAI的ROM和症状的方法,参与研究组的运动表现显著提高。这项试验表明,可以考虑通过FM治疗有效预防整个足球赛季的踝关节损伤,以及减少运动员的医疗开支成本和运动发挥失常的损失。
文章来源,有所删减:
Brandolini S, Lugaresi G, Santagata A, Ermolao A, Zaccaria M, Marchand AM, Stecco A. Sport injury preven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Fascial Manipulation® versus control group: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odyw Mov Ther. 2019 Apr;23(2):316-323. doi: 10.1016/j.jbmt.2019.01.001. Epub 2019 Jan 23. PMID: 31103114.
news room
01.03
08.26
07.07
02.28
08.26
08.26
07.16
02.21
07.26
08.08
08.08
08.23
07.02
08.02
07.12
07.12
07.12
07.05
05.10
04.19
04.19
04.12
04.08
04.02
03.22
03.22
02.22
03.15
02.23
03.22
03.08
02.22
02.04
02.01
01.05
01.12
01.05
01.05
12.29
12.08
12.08
12.08
11.30
11.30
11.17
10.31
10.31
10.19
10.17
10.12
10.08
09.27
09.01
09.01
09.01
08.18
08.18
08.18
08.11
07.21
07.21
07.21
07.13
07.07
06.30
06.20
06.16
06.09
06.09
05.25
05.19
05.26
05.19
05.12
04.26
04.28
04.26
04.14
04.06
03.31
03.31
03.24
03.17
03.10
03.03
02.23
02.16
02.16
02.10
01.29
01.29
01.18
01.12
01.06
01.03
12.30
12.09
12.02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