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派康运动医学有限公司

广州市派康运动医学有限公司

EN
 

腕管综合征的筋膜手法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01-29 浏览量:1052

意大利筋膜手法中的CC点和CF点

筋膜记录了人一生的疼痛。FM是少数的几种从整体角度评估患者的方法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FM中,患者的病史如此重要,慢性腰痛的根源可能是10年前一次脚踝扭。最终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病史、运动检查、触诊检查和临床推理。

在筋膜手法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特定的点,称为协调中心(CC)和融合中心(CF),它们代表了我们身体的张力网络和治疗矩阵。这些点在相应的阶段有特定的位置。

CC与CF都位于深筋膜上。CC是肌肉力量的向量在深筋膜汇集的点。由CC点形成的线称为序列链。CF的位置靠近关节和支持带,由CF点组成的线称为对角链和螺旋链。

肌筋膜扩展结构和肌纤维附着物产生正常的筋膜张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生成具有正常CC和CF功能的矢量力。肌筋膜系统中的功能障碍和代偿可以改变筋膜内的向量。CC是积累张力的部位。CF协助完成精动作和本体感觉任务。



腕管综合征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手的衰状态,起病多因腕管部水肿,腕部肌腱炎症激素变化及体力活动等压迫腕部正中神经,患者出现针刺等异常感觉,临床称之为“鼠标手”。腕管的结构包含了腕骨,在深层有横腕韧带(TCL)覆盖其上,在此韧带上稍浅层,有一个“三层结构”的结缔组织,对腕管起到增强加固的作用,并连接至前臂筋膜。

正中神经与指深屈肌、指浅屈肌和拇长屈肌一起穿过腕管。尺神经在更内侧的更浅层穿过同区域,即“Guyon”管。该管道是由豌豆骨以及深筋膜浅层增厚结构形成。深筋膜浅层对前臂筋膜起增厚加固的作用增强朝纵向和横向的纤维传导力。这些结构也和螺旋链有关。腕支持带含有丰富的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包括本体感受器。
腕管的解剖结构
融合中心(CF)位于这个区域起到协调前臂各个筋膜单元的作用。伸肌支持带则在掌侧与前臂筋膜形成直接延续。这些结构包裹着腕部结构,由于它们有着丰富的神经支配,因而还具有感受器的作用。

腕横韧带更像滑轮,从钩骨、豌豆骨连接至舟状骨和大多角骨。它为各个肌腱创造了通道(Stecco等,2010,Tang 等,2012)。FM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肌筋膜链联系起来。腕管被腕横韧带覆盖,位于更浅层的筋膜对其加固。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一般是由于腕横韧带引起,但常见的起因更像是筋膜的功能失调。
这些观点都能够用FM的治疗流程当中的序列链以及肌筋膜桥结构来解释,从胸大肌到肱二头肌,到肱二头肌腱膜,以及前臂筋膜这一连接。这一序列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筋膜功能失调都可能引发类似腕管综合征的症状,而症状可能体现在其中任一节段。

过度使用和滥用腕关节都会造成深筋膜细胞外基质从溶胶状变成凝胶状,而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整个手臂的任一部分。这样的变化可能改变筋膜的适应性和滑动能力,给组织带来异常的压力。这给细胞外基质增加了黏滞性,可能会影响正中神经的神经外膜和它的伸缩结构,继而改变滑动的性能(Stecco等,20092013)。
腕管和融合中心(CF)的解剖位置。这些点都正好在腕关节的支持带处。
病史采集
患者女性,40岁,竞技骑手,每天都进行训练。

有一个10岁的孩子,顺产。

她主要的兴趣在于骑马,且从事马术教学工作。她的日常主要活动是坐着、开车和骑马。

6个月前,她开始感到左手臂、腕关节、手指有点针扎样刺痛。该症状是在某天训练得比较累之后发生的,且在当晚慢慢严重起来。她感觉从拇指到中指有麻木。

左肩症状在近3个月期间夜晚加重。她认为肩痛是从腕关节开始的。

患者在5年前曾经从马上摔下来,锁骨骨折。她并没有进行手术治疗,且保守治疗也不充分。她偶尔感觉到双侧肩胛骨会有不适感,目前无症状。

现在她的左手臂疼痛严重。据患者描述,疼痛主要在手掌侧及前臂屈肌侧。

她自觉所有症状都在前侧,尤其是肩膀和前臂部分。她1个月前去看医生,基于肌电图(EMG)的结果,医生建议做腕管手术。患者想尝试手法治疗,但因为接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比赛,她倾向于避免手术。
意大利筋膜手法评估表
患者症状时间轴
动作检查
左侧肩胛区域(SC和HU节段),受限最多的是内外旋运动(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都无疼痛。

前臂(CA)节段于屈曲位做桡侧偏抗阻时和内旋时会有轻微疼痛。

当进行手指(DI节段)测试时,做指屈(呈抓挠动作)时存在疼痛且无力(水平面)。患者也提及了她在抓握缰绳时的一些问题。指伸抗阻时也有轻微不适,且内收抗阻时无力。

动作检查结果显示水平面问题最严重。
治疗方案
触诊检查了四个节段:肩节段、肱骨节段、前臂节段以及手掌节段(SC、HU、CA、DI),在矢状面上有重要的发现。位于胸小肌(AN-SC)和大鱼际(AN-DI)的点向左侧肘关节放射痛。左侧前臂(CA)节段的每个平面都有问题,但较轻微。

同时,肱骨(HU)节段的所有平面也都受影响,但最致密化的点还是位于矢状面上。位于三角肌前束的点(AN-HU)、冈下肌筋膜上的点(RE-HU)、肌和侧腕屈肌之间的点(AN-CA)被列为需要治疗的点,加上标注为三颗星(***)的点(AN-SC和AN-DI,左侧)。第一次治疗开始于胸小肌矢状面上的点(AN-SC It)。患者说当治疗这个点的时候,她能感觉到向大鱼际区域(AN-DI lt)的放射性传导,所以这个点被列入治疗的下一个点。
筋膜手法治疗点的选择
在这些点都被治疗后,再次做手指区域(水平面)的动作检查。患者表示疼痛已经减轻且力量有所增加。拮抗侧也进行了治疗,以达到平衡,即左侧冈下肌的点(RE-HU),因为当触诊时也能感觉到这个点的致密化和疼痛。

在这些点都治疗结束后,又再次检查了前臂。致密化仍存于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的点(AN-CA)。治疗最后阶段筛查向前和向后运动链,看看是否还有残留的致密点。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侧的点(AN-CL It)和位于竖脊肌外侧接近C5和C6的点(RE-CL rt)进行了治疗这可以在上半身形成平衡。治疗后的运动测试(DI、CA和HU节段)显示之前存在疼痛的运动方向已经没有了疼痛。
第二次治疗安排在1周之后,患者的手指和腕关节已经不痛了,尽管在夜晚仍有一些麻木感。她意识到不适产生于胸节段及肩胛骨区域。运动测试发现胸节段向左旋受限,手指仍然有一些无力。

经过胸节段、肩节段和前臂的触诊发现是螺旋链上的问题。在此次治疗中,从RE-ME螺旋链开始,治疗了左上肢和肩膀,一直到腰的区域。治疗后患者感觉她的胸节段旋转有所改善。

3周后,第三次就诊时,患者已经没有上臂不适了。她已经能够重新正常骑马。她回忆起,过去她曾经历过几次坠马,撞到了头部和左肩。这次做了头部和颈部区域的运动测试,在冠状面上有一些问题。

触诊也同样在冠状面-向外运动序列链发现阳性体征。左上肢的触诊发现在第一骨间背侧肌(LA-DI lt)和骨内侧踝上四指处的肌间隔(ME-CU It)有致密点。在这次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完全消除。
案例总结
Pratelli等(2014)对比了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筋膜手法和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手法治疗更胜一筹。手法治疗组的疼痛极大程度降低,且在治疗后功能出现改善。同患者的案例一样,筋膜手法的成功是因为考虑了腕屈支持带掌腱膜、前臂及臂筋膜的连续性。筋膜手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方法且适用于这样的紊乱,多数情况下能够减轻那些因为筋膜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

支持带的改变和筋膜序列链或螺旋链的改变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上肢的筋膜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治疗上肢深筋膜和正中神经的神经外膜能够改变其在神经中的嵌入结构。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研究显示,国内大学生腕管综合征患病率为18.7%,显著高于国外的调查结果,同时,精神状态、生活习惯、学习压力、情感状况等因素与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往往面临更多负向精神影响因素的大学生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更高。
参考文献
【1】顾依然,丁泓彰,刘泽豫,林健,邓国英.大学生腕管综合征的患病现状调查及其与精神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03):298-302.
【2】宋媛,吴春芳,赵冬凤,薛凌.肌电图在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3(03):83-86.DOI:10.13847/j.cnki.lnmu.2022.03.009.
【3】李颖,赵新.康复护理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06):435-437.
【4】男性腕管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2,36(01):26-28.
【5】陈磊,李微微.腕管综合征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05):933-935.
【6】wikipedia



新闻推荐

news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