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筋膜手法:椎间盘突出和腰痛的治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2917

#1

椎间盘突出与筋膜张力

筋膜手法与退行性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显著缩小椎管或对腰椎神经根造成压迫的情况,通常是手术的指征。

然而,移除压迫神经结构的椎间盘物质并不总能带来患者状况的改善,这表明存在神经根或脑膜症状的非椎间盘性病因。这种不一致被称为非特异性腰椎疼痛或假性神经根痛。

临床上,这意味着人体某个结构的功能障碍或疼痛,可能是由应激因子长期作用于身体另一部分(有时甚至是相当遥远的部位所引起的。

上述机制可以基于【张拉整体理论】来描述。在这种方法中,筋膜需要压缩分量和张力分量来维持形态学和力学平衡。

压缩分量是骨骼,它们也具有一定的传递张力的能力。张力分量包括肌筋膜系统、体腔(如胸膜、腹膜、心包膜和肠系膜)以及在微观层面的细胞和液泡。

压缩分量为张力分量提供支撑,并保护整个结构免于塌陷。张力分量使压缩分量保持适当的排列和彼此间的适当距离


#2

筋膜张力与筋膜手法

筋膜手法与退行性椎间盘突出

运用张拉整体理论的疗法之一是筋膜手法(Fascial Manipulation)。筋膜手法治疗点通常远离疼痛位置,这些点被称为协调中心(CC),这些是关键筋膜区域,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在此汇聚。这个概念强调了筋膜在本体感觉反馈、运动单元募集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筋膜与收缩结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互关系。

在一项临床对比实验中,将69名经磁共振成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 2 组:

1

研究组

研究组(S)接受筋膜手法治疗,包括两次治疗——第一次在患者入组当天进行,第二次在一周后进行。

筋膜手法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筋膜致密化,即恢复组织弹性。对选定的CC点的治疗涉及使用指尖、肘部或手指在所有方向上对其进行按摩。对单个CC的治疗持续进行,直至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 疼痛减轻约50%;

● 组织活动度恢复;

● 或治疗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每次CC治疗后,都对接受治疗的节段进行运动功能验证

代偿转移?


由于治疗引起的筋膜张力变化可能在五六天后才显现,因此下一次治疗在一周后进行。如果患者症状消失,则筋膜手法治疗结束。如果患者状况未完全改善,则按照第一次治疗的模式再进行一次治疗。有时,消除一个代偿会导致另一个代偿出现。这是因为身体为平衡不稳定姿势而创造的代偿被移除,导致平衡失代偿。

因此,如果患者症状未减轻,应重新检查患者并调整治疗假设。


2

对照组

对照组(K)接受保守治疗,采用的措施包括干扰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疗法、直流电疗法、理疗灯局部照射、局部冷冻疗法、磁场疗法、脊柱按摩以及活动度练习。

活动度练习每周进行3次,每次45分钟,内容包括呼吸练习、等长收缩练习、塑造肌肉护带(加强腰盆区域肌肉)的练习,以及学习正确的运动模式、姿势和身体力学。

按摩隔日进行一次,每次25分钟。根据患者的反应,每日进行理疗:间动电疗法或TENS疗法、直流电疗法、磁场疗法、灯照或局部冷疗。


完成治疗后,使用Cyriax评估方法(主动检查、被动检查、神经状态评估)对患者进行检查。

治疗效果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的疼痛减轻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拉伸测试(SLR和PKB,包括活动范围改善和测试过程中疼痛减轻等要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


SLR(直腿抬高试验)是测试脊髓硬脊膜和L4至S2神经根活动度的检查。操作时患者仰卧,被动抬高下肢至90度。

PKB(俯卧屈膝试验)是针对L3神经根的等效测试。操作时患者俯卧,被动屈膝。

这两项测试(SLR和PKB)属于Cyriax评估方法。


数据结果表明,在疼痛程度、活动受限程度及拉伸试验阳性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研究组上述三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活动范围受限的改善差异尤为显著: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改善对比


研究组 20 例患者中,活动受限程度平均降低 70%;对照组 17 例患者中,无 1 例患者活动受限程度得到改善。

保守治疗组(左)和筋膜手法组(右)的疼痛改善对比


保守治疗组(左)和筋膜手法组(右)的活动范围改善对比


图片

保守治疗组(左)和筋膜手法组(右)的拉伸测试对比


#3

讨论&总结

筋膜手法与退行性椎间盘突出

1

椎间盘与腰痛的联系:

大多数关于下腰痛椎间盘源性病因的出版物都强调椎间盘损伤在引发腰椎疼痛中的重要性。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的数据,80%的下腰痛病例由椎间盘突出引起。椎间盘退变越严重,越可能是疼痛的根源。


大量无症状人群也存在椎间盘异常(25%-85% 无症状者有椎间盘突出,Jensen 等发现 52% 无症状者有椎间盘膨出,Boos 等发现 76% 无症状者有腰椎间盘突出),且很多患者 “MRI 证实的椎间盘突出” 与 “临床疼痛症状” 完全不符。


然而,这并非说椎间盘损伤总是引起疼痛,因为25%至85%的无疼痛症状患者也存在椎间盘突出。例如,在Jensen等人的研究中,52%的无症状患者存在椎间盘膨出,27%有椎间盘突出,1%有突出型,14%存在外层纤维环不连续。


因此,许多患者的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与疼痛存在之间,或与其椎间盘突出典型临床表现不符的症状之间,并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


2

筋膜紊乱或是疼痛关键:

本研究假设负责这种现象的结构是筋膜。我们推测筋膜层面的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所有继发性障碍可能导致腰椎的假性神经根痛和其他非特异性疼痛。

未能确定下腰痛病因的问题影响着初次出现疼痛的98%的患者和复发疼痛的90%的患者。正是这些难以纳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诉述被称为非特异性背痛。


在本研究中,通过筋膜手法干预后,与研究相关的所有参数,即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以及拉伸测试(PKB和SLR)结果改善。在研究组均观察到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改善,这表明筋膜疗法的高效性。


我们的结果表明,筋膜手法是治疗椎间盘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另外,在许多情况下,并非椎间盘损伤,而可能是筋膜功能障碍导致了患者的症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MRI图像之间存在诸多不一致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传统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低的原因是专注于患者的症状及其发生部位,而不是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通常位于远离腰椎的部位。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Mikołajczyk-Kocięcka A, Kocięcki M, Cyryłowski L,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ascial Manip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of the Lumbosacral Spine. Life (Basel, Switzerland). 2024 Dec;15(1):33. DOI: 10.3390/life15010033. PMID: 39859973; PMCID: PMC11766588.

【温馨提醒】 本文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与知识分享之用,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方案推荐。具体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机构或持证执业医师。




新闻推荐

news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