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器官对筋膜的依赖性?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量:2993


#1

筋膜结构

器官对筋膜的依赖性

成年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复杂而特化的结缔组织网络,统称为“筋膜”。结缔组织的功能在于包绕、保护、平衡及滋养器官结构。这一结缔组织“系统”遍布全身,在物理上包裹各组织和器官,并交织于其间。

图1. skin 皮肤; superficial fascia 浅筋膜; deep fascia 深筋膜; EPIMYSIUM 肌外膜; muscle 肌肉;黄色球状物(脂肪);白色带状物(上下支持带)




皮肤下方的筋膜主要由两层构成:最外层的浅筋膜位于真皮深层附近,主要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其间散布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组织,称为“浅筋膜”。该层还包括大量血管和周围神经,是皮肤中伤害性感受器介导疼痛的主要部位。

与之相反,“深筋膜”紧密包裹肌肉,富含致密的弹性纤维,决定了肌肉活动的机械张力。深筋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主要位于皮肤脂肪层下方,并将皮肤上层与深层肌肉组织相互连接。


筋膜组织由细胞外基质(ECM)、多种胶原纤维以及各类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组成。

筋膜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透明质酸(HA),有助于塑造组织结构形态、保护组织免受张力影响并填充间隙。筋膜的细胞组成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并生成ECM。ECM的组织结构和分子组成直接受局部机械力的影响。其特殊结构赋予筋膜粘弹性,而这一特性的变化则受到透明质酸的存在及其所受应力类型(正常应变或剪切应变)的影响。

筋膜越僵硬,其承受的剪切应变越小——这一特性由胶原密度、交联程度、含水量及糖胺聚糖组成决定。

研究发现


研究显示,在腰痛患者中,胸腰筋膜剪切力约降低20%(一般来说,剪切力的大小与组织的粘性有关,即组织越粘连,所需的剪切力就越大)。

这种剪切面运动的减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异常的躯干运动模式导致,另一方面也受到内在的结缔组织病理变化影响,导致筋膜组织粘连,滑动受限,进而诱发疼痛。




#2

筋膜与器官疾病

器官对筋膜的依赖性

由于筋膜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其参与不同解剖区域的损伤反应并不令人意外。例如,筋膜包裹的组织受损会引发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神经的激活与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筋膜通过两种机制改变其硬度以抵抗外部变形的应力:细胞收缩和液体性质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收缩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介于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因在应力纤维中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而参与机械负荷的调节。肌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会导致组织纤维化,此种表型可见于粘连性囊炎等疾病(表1)。



肌筋膜结构是支撑肌肉结缔组织的骨骼肌细胞基质,对肌肉间力的产生至关重要。持续的肌肉收缩(无论是过度还是不足)均可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该病症由骨骼肌或筋膜中的触发点或紧张带引起,常与纤维肌痛共存,因此筋膜紊乱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研究表明皮下肿瘤与浅筋膜的关系对预测恶性肿瘤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出血、筋膜水肿、坏死及皮肤增厚是肿瘤恶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成纤维细胞局部活化,进而形成称为“筋膜炎”的纤维化病变。


最新研究证实筋膜参与伤口愈合的动态过程:损伤后,筋膜中的成纤维细胞会迁移至皮肤表层,并拖拽周围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包括周围血管、神经和巨噬细胞)形成临时基质。阻断筋膜成纤维细胞的向上迁移过程会导致慢性开放性伤口的形成。


这些疾病增加了躯体性疾病的风险,加剧了全球患者及医疗系统面临的挑战。鉴于此类病理状况带来的巨大经济与医疗压力,研究筋膜调控影响炎症和纤维化反应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Lin Y, Dai R, Vogelaar G, Rinkevich Y. Organ dependency on fascia connective tissue.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24 Aug 1;327(2):C357-C361. doi: 10.1152/ajpcell.00350.2024. Epub 2024 Jun 24. PMID: 38912738.

【温馨提醒】 本文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与知识分享之用,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方案推荐。具体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机构或持证执业医师。




新闻推荐

news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