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3 浏览量:4071
FM筋膜手法在腰疼痛常治疗的CC点(协调中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工业化国家中有60%~70%的人口,在其一生当中都有非特异性腰痛的经历。也许你的家人,朋友就深受腰痛的困扰。 https://www.who.int/medicines/areas/priority_medicines/Ch6_24LBP.pdf
FM筋膜手法,是一项基于40余年解剖文献分析与临床实践,用于评估和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疼痛及功能障碍和内脏紊乱的筋膜手法。
世界三大筋膜学派之一
国际上肌骨疼痛康复的首选新技术之一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筋膜生物力学模型
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筋膜功能性解剖”著作《人体筋膜系统功能解剖图谱》
以下是FM筋膜手法在腰疼痛常治疗的CC点(协调中心)分享
AN-PV(向前序列-骨盆)
CC点:位于 髂前上棘 内下侧的髂窝内,髂肌上方
患者体位:仰卧,治疗侧腿微曲
治疗师:位于治疗点同侧/对侧,另一手稳定患者膝盖
手法:肘关节
RE-PV (向后序列-骨盆)
CC点:L4-5棘突与髂后上棘之间,低于髂嵴
患者体位:俯卧,手臂自然置于体侧
治疗师:位于治疗点同侧
手法:肘关节、指关节
RE-LU (向后序列-腰部)
CC点:竖脊肌上,T12-L1水平
患者体位:俯卧,手臂自然置于体侧
治疗师体位:位于治疗点同侧
手法:肘关节、指关节
LA-LU(向外序列-腰部)
CC点:肋缘和髂棘之间的区域,腰方肌外侧缘
患者体位:A 侧卧,上方手臂置于头顶;B 俯卧
治疗师体位:A 位于患者身后;B 位于治疗点同侧
手法:肘关节
LA-PV(向外序列-骨盆)
CC点:大转子和髂后上棘的中点,臀大肌和臀中肌间沟,第二骶孔水平
患者体位:A 侧卧,上方腿伸直,下方腿弯曲;B 俯卧
治疗师体位:A 位于患者身后;B 位于治疗点同侧
手法:肘关节
往期好文
2019-07-12
2018-10-25
2020-04-07
本文仅作为腰痛部分常用CC治疗点位的分享,建议在系统学习FM筋膜手法课程之后结合临床具体评估后灵活运用。FM筋膜手法理论体系需要系统地学习,详情请咨询小康。关注派康康复学堂,学习更多筋膜知识。
学意大利FM筋膜手法就到派康